
2025-05-04 22:27 点击次数:142
作者丨阿呆爸杠杆股票有哪些
顶尖“芯片天才”陈嘉澍,放弃美国百万年薪和绿卡,回国啦!
最近几年,陈嘉澍这个名字,在微电子芯片领域,被传得越来越响亮。
陈嘉澍出身宁波农村,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,博士学位。
他四年就读三所名校,曾获得200万元的奖学金。
2013年,陈嘉澍在美国博士毕业后,他不顾导师的殷切挽留,拒绝先进的科研环境,放弃百万年薪和绿卡,坚决回国创业。
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世界首枚雷达收发单芯片,和全球首款77G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芯片,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和专利。
10多年后的今天,芯片这项由美国开创出的前沿技术,迎来了新的领跑者。
陈嘉澍用实力证明: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,中华儿女一样能创造出世界奇迹,他的传奇故事,值得我们了解一下。
01.
1984年陈嘉澍出生于浙江宁波,从小父母在杭州打工,他在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长大。
身为留守儿童的他,敏感内向,当同龄的小伙伴在乡间小路奔跑嬉戏时,他沉迷于拆卸组装家里的小电器,动手实践成了他未来事业腾飞的启蒙。
8岁时,陈嘉澍送给爷爷一份特别的礼物,一张画在硬纸板上的游戏机构造图,至今让爷爷记忆犹新。
陈嘉澍高考结束后,同时被香港大学、复旦大学录取,普通家庭出身的他选择了复旦大学力学专业。
大二时,香港大学到内地特招,陈嘉澍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,赢得全额奖学金的他,去香港攻读心仪已久的无线电专业。
香港大学学习期间,他的专业课成绩4.21分,满分是4.3分,这接近满分的成绩为他赢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。
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期间,陈嘉澍被推荐参加美国“富布莱特科学奖学金”的评选,竞争者均是来自清北和全球名校的佼佼者。
在众多竞争者中,陈嘉澍凭借论文《无线电射频集成电路》一鸣惊人,成为27位获奖者中独一无二的中国籍学者。
获得200万奖学金后,陈嘉澍向麻省理工、斯坦福等多所院校提交了跳级申请。最终,他来到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
此后,陈嘉澍夜以继日地汲取科技前沿的知识,天赋加上不懈的努力,使他在学术届崭露锋芒。
陈嘉澍博士毕业后,硅谷顶级科技公司开出百万年薪和绿卡等诱人条件,邀请其加入,导师也苦苦挽留。
美国在芯片技术上对中国的限制,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创业的道路。
2014年,陈嘉澍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立了加特兰科技,踏上了微电子芯片领域的创业之路。
创业初期,困难重重:国外技术封锁、资金有限,连最基本的研发设备都买不起。但他们没有放弃,决定自己动手研发。
实验室里大多是淘汰的二手设备,团队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做起,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。
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,实验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。
他们的坚持和努力,为梦想点亮了前行的路。
02.
2014年,他们终于迎来历史性的突破,研发出世界首枚雷达收发单芯片,一举打破了美国多年的技术垄断。
2015年,77/79GHz毫米雷达射频前端芯片又横空出世,这款应用于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芯片,能实现360度无死角扫描。
这项技术的突破,直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让中国迅速成为该领域的全球第一,也为国产汽车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。
那些曾经质疑陈嘉澍选择的声音,悄悄闭麦了。
这位被业界尊称为“芯片天才”的杰出人物,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,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。
他认为,当初决定回国投身创业大潮,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。
从陈嘉澍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,那是新一代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拳拳报国之心。
同时期的留学潮中,也有许多优秀人才选择留在国外,他们或为名,或为利,比如与陈嘉澍同时期的何恺明。
二人同是生于1984年,同时进入香港大学深造,2009年,何恺明成为首位获得CVPR最佳论文奖的华人学者;2022年,他在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中脱颖而出,击败数百万科学家,登顶AI领域世界第一。
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成为翘楚,但在面对美国抛出的橄榄枝时,二人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。
这位曾经高考900的广东省满分状元,毕业于清华尖子班,还未毕业即被邀请加入素有“中国互联网黄埔军校”之称的微软亚洲研究院。
此后10多年间,何恺明获得多个国际大奖,论文谷歌引用量高达52万。
2024年,他接受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,担任教职,回归学术界。
AI科学家金范曾经说过:“以前我们都说欢迎加入麻省理工,今天我们说恭喜麻省理工拥有何恺明。”
从高考状元到世界第一,何恺明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。
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,但如果有一天他可以带着研究成果回到祖国,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相比于何恺明,美国莱斯大学终身教授钮凤林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
提起钱学森,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功勋科学家,钮凤林就是被媒体誉为“第二个钱学森”的大佬。
03.
1988年,钮凤林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本科毕业。
他没有选择留在国内的科研机构,而是前往日本东京大学继续深造,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2002年,钮凤林加入美国莱斯大学地球科学系,担任助理教授。
凭借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,他逐步晋升,最终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职位。
2024年,钮凤林毅然放弃了200万美元的年薪和美国绿卡,带领他的精英团队和核心技术回到祖国,加入了他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。
自2024年11月起,钮凤林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院杰出讲席教授。
这一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,《纽约时报》等多家外媒纷纷报道,甚至有评论指出,钮凤林博士的回归,其价值相当于为国家的科技储备增添了5个师的力量。
钮凤林的归来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呢?原来答案藏于他领先世界的地球探测技术。
钮凤林在业界被誉为地震预警“CT师”,他研发的地震成像技术如同为地球戴上一副高精度CT眼镜。
这项技术能让人们看清楚地下100米的结构,连地核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层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
而且,它还能把地震预警时间从几秒钟延长到30秒。
别看这30秒好像很短,但当地震来临时,手机警报一响,这短短的30秒就是生与死的天堑鸿沟。
钮凤林在油田勘探方面干了一件特别牛的事,他发明的新算法,让钻井的精度大大提高,从原来的偏差一公里,现在能缩小到百米以内。
特别是在页岩气勘探上,他的技术每年能帮中国少进口1.2亿吨原油,省下的钱多到能造一支航母舰队!
在国际顶级期刊《自然》上发表论文,是多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。
而钮凤林不仅发表了6篇主刊论文,还有4篇子刊论文,他的论文被引用了超过7700次,影响力非常大。
更厉害的是,他的研究始终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,比如能源勘探和防灾减灾,把国家面临的科技难题变成了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。
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发展,说明中国的科研环境吸引力巨大,也标志着中国科研正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
现在的科研工作者不再只待在实验室里,而是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,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,一起创造属于中国的科研奇迹。
04.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:“教育为公,已达天下为公。”
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成长,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。
陈嘉澍、钮凤林、何恺明从普通家庭走向世界顶尖学府,再到用科技报效祖国,正是教育核心价值的体现: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、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。
陈嘉澍放弃高薪回国创业,钮凤林携核心技术回归,何恺明在AI领域引领全球,他们的选择告诉我们,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才华、更有担当的人。
他们用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家国情怀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
在21世纪的今天,少年强则国强,科技兴则国兴。科技不仅是发展的引擎,更是保家卫国的利器。
陈嘉澍打破芯片垄断,钮凤林提升能源勘探技术,何恺明推动AI前沿发展,他们的努力不仅让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,更为国家安危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未来,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精英人才,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,用科技点亮祖国的未来。
教育,不仅是改变个人的钥匙,更是强国之路的基石。
参考资料:
1.新华网:被美国200万“挖”走的中国天才,创造芯片奇迹
2.澎湃新闻:中国天才被美200万挖走,放弃美国绿卡回归祖国
3.网易新闻:再见美利坚!华人突然涌起回国潮杠杆股票有哪些,到底发生了什么
上一篇:我借钱你炒股 南阳月季:“花开”方寸,香飘五洲!_邮票_花中皇后_主题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股票配资门户_全国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